新学期,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将迎来更新。据记者25日报道,江苏省的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将采用修订后的新版本。在这个新版本中,学生需要学会的生字数量从原来的980个减少至813个,而需要认识的生字数量也从1525个调整至1600个。此外,低年级学段的课文也进行了调整,共更换了19篇,使得课文总数减少了6篇。教材对低年级部分进行了丰富,加入了写字指导的相关内容;在每个单元的练习部分,特别设置了“写字有方”这一环节;此外,课后练习的设计中也新增了“词语积累”这一模块。
看看新教材是啥样?
【开篇】“学习习惯”先行,版面有所精简
苏教版教材一直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此次修订中,教材开头依然保留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板块,不过对内容进行了精炼,并对版面进行了简化。此次修订将习惯篇目的内容编排集中在语文学习习惯上,凸显了学科特色。此外,还力求反映《课标》修订后所特别强调的教学要求,例如“关注书写”、“关注运用”、“关注实践”等方面。“学习习惯”的详细规划包括:维持规范的读写姿态,细致入微地书写(第一学期上);擅长聆听,热衷于交流,珍惜学习工具(第一学期下);勤奋地朗读和背诵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课本,热衷于课外阅读(第二学期上);勤于查阅字典,积极学习生字(第二学期下)。这些习惯的挑选主要参照《课标》对第一阶段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要求,按照教材的顺序,一册接一册地逐步推进,12册的习惯篇章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又巧妙地融入了学生的日常语文学习过程。
【拼音】 新增三首韵文儿歌,降低学习难度
本次修订在保留汉语拼音编写体系的基础上,对情境与语境的整体布局进行了强化,旨在通过创设情境和语境来提升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热情,并减轻其学习负担。“认一认”这一环节巧妙地融入拼音教学中,旨在将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充分展现汉语拼音在辅助识字方面的实际作用。修订前的教材在“认一认”环节中,仅限于通过观察图片来进行文字识别,例如为“父母儿女”等词语配上相应的图像头像。新修订的教材更加强调了内容的统一性和文化内涵,对识字教学进行了情境融合和全面布局,例如,将“父母儿女”这四个字与一幅描绘牛郎携子女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图画相结合,不仅生动展现了汉字所象征的人物及其关系,而且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背景,同时融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精髓;再如,通过一幅描绘公交站台上乘客有序排队上下车的场景,将“上下来去、坐立跑走”等动作整体呈现,这不仅清晰阐释了方位之间的联系,还巧妙地传达了公共秩序和社会文明的教育意义。此外,本次修订在汉语拼音复习部分增添了三首韵文儿歌,旨在增强其综合性、情境性和文化性,以此减轻拼音学习的难度,并提升拼音教学的趣味性。
【写字】减轻写字负担,增加识字量
本版修订的教材沿袭了先前教材“多识少写”的编写理念,对要求有所调整,将需掌握的书写生字数量从980个降至813个,与此同时,对需识记的生字数量进行了微调,从1525个增至1600个,旨在在减轻书写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生字的识记能力。本次修订在生字编排方面,严格遵守《课标》所规定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将涵盖300个基本字的字表完整地纳入低年级的教材内容。在实施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时,我们采取了“集中识字”和“随课文分散识字”两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对“词串识字”的内容进行了适度调整,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看图识字”“转动盘识字”“形声字分类”等板块,还新增了“通过偏旁部首识字”等新颖的识字方式。
识字篇目的调整内容具体如下:新增了《万片荷叶》这一篇目,以及包含偏旁部首的《马羊犬牧》和《鸟鸡鸭鹅鸦》等,这些均收录在一年级上册;同时,在一年级下册中,新增了《足球绿茵看台》这一词串,以及包含偏旁部首的《车轮轨转载输》和《钅铁钉铜铃》;二年级上册中,新编了《蓝天大雁秋凉》这一词串;而在二年级下册,则新编了《台岛宝岛阿里山》这一词串。
【课文】新调换课文19篇,课文篇目总数减少6篇
一、二年级教材的修订更新了一批选文。首先,对具有时代特征的课文进行了更新,例如加入了介绍女宇航员刘洋的教材内容;其次,增添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课文,如描绘蒙古族“那达慕”盛会的《草原上的盛会》和展现两岸友谊的《团团和圆圆》等;再者,补充了富有童趣的科普文章,如《会睡觉的植物》和《水滴的旅行》等;此外,还纳入了多位名家的作品,例如汪曾祺的《下大雨》;最后,对古诗篇目进行了调整,依据《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从下一册开始,每册教材将收录两篇优秀的古诗词,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次修订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调整,在低年级第一学段中,共对19篇课文进行了更换,导致课文总数减少了6篇。具体来看,一年级上册原本有13篇课文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课本,其中6篇被删除或调整至其他册次,包括《江南》、《我叫“神舟号”》、《东方明珠》、《秋姑娘的信》、《大海睡了》和《冰花》,最终保留了7篇。目前,一年级上册的课文数量为12篇。新增了三篇文章,分别是《秋姑娘》、《给刘洋阿姨的信》以及《河里的月亮》,同时将一年级下册的《雨点》替换,并采用了2001年版一年级上册的《小雪花》。一年级下册教材共有26篇文章,其中12篇被删减或调整至其他教材使用:《雨点》、《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蘑菇该奖给谁》、《吃水不忘挖井人》、《奶奶的白发》、《好学的爸爸》、《鲜花和星星》、《放小鸟》、《这儿真好》、《月亮和云彩》等,最终保留了14篇。目前新编教材包含23篇文章。新收录了9篇文章,包括《晨光》、《叶子的眼睛》、《特别好吃的饺子》、《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水滴的旅行》、《会睡觉的植物》、《南极的主人》、《团团和圆圆》以及《妞妞的心愿》。在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原本有23篇文章,经过筛选后,移除了《再见了,北京!》、《一株紫丁香》、《青松》、《水乡歌》和《梅兰芳学艺》这5篇,最终保留了18篇文章。现在,教材中的文章总数为22篇。新纳入了四篇文章:《狗尾草》、《古诗两首》、《灯笼果》以及《我叫黑脸琵鹭》。在二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原本有24篇文章,其中《快乐的节日》、《“闪光的金子”》、《歌唱二小放牛郎》和《问银河》四篇被删除,保留了20篇。目前教材中依然是24篇文章。此外,新增了四篇文章:《我学写字》、《下大雨》、《草原上的盛会》和《智慧鸟信箱》。
专家解读:三大变化,教材难度有所降低
江苏省语文教材的编纂专家们指出,经过修订的教材在多个层面减少了难度,这有利于缓解学生沉重的学业压力,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进而推动学生身心全面而健康的成长。例如,挑选那些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洋溢着儿童气息的课文,比如《河中的明月》、《晨曦之光》、《叶子的瞳孔》、《我初学书写》等儿童诗歌,还有介绍小动物的《圆圆与团团》、《南极的霸主》、《我名叫黑脸琵鹭》、《智慧鸟的信箱》,以及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大雨将至》等作品。新选入的教材中,包含了一些由编写团队共同创作的课文,例如《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等。这些课文主题独特,原本并无现成的篇目可供选用。编者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创编,并经过反复修订,严格把控语言文字质量,旨在向学生呈现一系列既规范又朴实的课文。总体而言,新教材呈现三大调整:首先,对需掌握的生字数量进行了适度削减,总计减少167个;其次,识字量有所提升,总计增加75个。这种设计既有助于实现“少而精”的书写教学目标,又能有效提升识字速度,进而推动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扩充了书写指导的章节,在每个单元的练习中都设置了“书写技巧”专栏。在此专栏中,除了保留传统的描红和模仿影子练习,还增添了图文结合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的书写方法指导,为学生提升书写技能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同时简化了书写教学的复杂度。以指导捺画为例,选用了滑梯的图片进行说明,并附有提示语:“小平台,滑滑梯,顿一顿,到平地。”这样的描述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三,在课后练习中增设了“词汇积累”环节,精心挑选了关键词汇,这有助于学生明确积累目标,从而提升积累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