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高中语文评课稿 人间词话与诗薮中的诗词语言特色:浅深远近之妙?

发布时间:2025-07-07 19:01|栏目: 通知公告 |浏览次数:

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卷上提到:“词作之极致在于境界。若能具备境界,便能自然形成高雅的风格,并产生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

高中语文评课稿_诗歌意象构成分析_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特色

胡应麟在其著作《诗薮·内编》卷一中有言:“言辞浅显却内涵丰富,贴近生活却能触及遥远。”(出自《涉江采芙蓉》)

这种“浅显易懂、朴素自然、凝练含蓄”的语言风格,被称作“浅而能深、近而能远”。

诗歌语言平易近人高中语文评课稿,其中不少段落采用了通俗易懂的口语表达,比如“渡过江河采摘荷花”“采摘后想要赠予何人”等。这类源自日常生活的口语词汇,为诗作增添了趣味与魅力。

诗歌语言精炼内敛高中语文评课稿,巧妙引用典故,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内涵,还使得其语言更加精炼和含蓄。“兰”与“芳草”是《楚辞》中常见的象征意象。前四句诗句源自《楚辞·九歌·山鬼》中的“披石兰以带杜衡,折芳馨以遗所思”这一句,而“同心而离居”则是从《楚辞·离骚》的“何离心之可同”一句演变而来。

袁行霈在其著作《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中提到,一个具体的物象能够衍生出众多风格迥异的意象。同样,同一个物象,若融入的情感和意境不同,所形成的意象也会呈现出极大的差异。(《说》)

张炎在《词源·意趣》中提到:“在空灵之中,蕴含着趣味。”(出自《桂枝香·金陵怀古》)

朱熹在其著作《诗集传》中着重指出,此诗展现了秦人崇尚豪迈气概、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以及“忘生轻死”的壮烈气魄,同时流露出“与子同仇”的深厚情感。(出自《诗经·秦风·无衣》)

方扶南在其著作《李长吉诗集批注》中,将《李凭箜篌引》誉为“对声音的细腻描绘”。(见《李凭箜篌引》)

王士禛在其《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的第十一首中提到:“《锦瑟》这首诗,让人难以理解。”(参见《锦瑟》)

8、《论语·八佾》:“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氓》)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因感于悲喜之情,根据具体事件而抒发。”(出自《孔雀东南飞》)

清黄生在《唐诗摘抄》中提到:“前半部分展现了空谷中听到脚步声时的喜悦,后半部分则描绘了贫寒之家真诚率直的乐趣。”——(《客至》)

“空谷足音”的喜悦,意在表达喜悦的珍贵。春水环绕着茅屋,虽有群鸥飞舞,实则暗示着门庭冷落,颇为孤寂。花径无人清扫,因访客稀少;而蓬门敞开,则因今日有客到访,迎接客人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贫家真率之趣”道出了待客真诚的本意。在宴席上,诗人屡次表示歉意,称酒菜不够丰盛,这既坦率又充满亲切感;酒兴正浓时,诗人真诚地邀请邻座老人共饮,这充分展现了诗人的率直与真诚,而这恰恰是人情中最温馨的所在。

清方东树在《续昭昧詹言》中提到:“可将太白之诗中的歌行体,巧妙地融入律诗之中。”(参见《登快阁》)

此诗在选取意象、营造意境方面,流露出豪放不羁的气魄,同时,其意境连贯,一气呵成,颇具李白歌行体的风范。

这首诗亦为一首结构严谨的七言律诗,每一联的上句与下句均严格遵守诗律,偶数句押韵,且颔联与颈联的对仗相当工整。

高中语文评课稿_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特色_诗歌意象构成分析

Copyright © 2019 石家庄市神兴小学 版权所有
电话:0311-86572038 地址:石家庄市东岗路132号 备案号:冀ICP备2022011315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