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夜,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工业体系构建而精心创立的首所新型正规高等教育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隶属于教育部,系全国重点高等学府。该校被纳入国家“211工程”与“985工程”的重点扶持行列,同时还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项目的建设院校。学校致力于精英人才的培育、科技进步的推动、优秀文化的传承以及社会风尚的引领,坚守“海纳百川、永不止步、品德高尚、学识深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工精神,着力在知识创造、发现、传授、保存及运用方面发力,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服务,为人类造福。
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于1949年4月,最初名为大连大学工学院;到了1950年7月,大连大学整体撤销,其工学院则独立成为大连工学院;1960年10月,该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6年4月,研究生院正式成立;1988年3月,学校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1996年,学校启动了“211工程”的建设工作,由教育部、辽宁省和大连市共同参与建设;2001年,学校又开启了“985工程”的建设,继续得到教育部、辽宁省和大连市的重点支持;2003年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好吗,该校被中央政府认定为中央管理干部学校。2012年12月,教育部正式颁发许可,大连理工大学按照“统一规划、差异发展、严格遵循标准、创新教育模式”的原则,着手建设盘锦校区,确保该校区与主校区在办学标准、档次和水平上保持一致。到了2017年9月,该校区在国务院的认可下,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的行列。
学校现有教职工4082人,其中专任教师2580人。学校拥有一批杰出人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3位,其中外籍院士1位,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1位;兼职教师中,两院院士有36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1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4位,讲座教授4位,青年学者19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4位,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31位,涵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位,教学名师4位,青年拔尖人才5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位,“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2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6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7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位,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37位,“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2位。此外,学校还有博士生导师958位,硕士生导师2371位,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865位,副高级职称1158位。目前,学校拥有博士生4737位,硕士生13171位,本科生25611位。
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任务,既重视本科生教育,也同等重视研究生教育,已经构建起以理工学科为主导,涵盖理、工、经、管、文、法、哲、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相互协调发展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内部设有研究生院,以及6个学部、17个独立设置的学院和教学部,此外还有3所特色学院和1所独立学院。该学院设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36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22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此外,还拥有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方面,涵盖了工商管理(包括MBA和EMBA)、公共管理(MPA)、建筑学、金融、应用统计、艺术、翻译、工程管理、新闻与传播、城市规划、汉语国际教育、体育、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等19个领域。而在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方面,则包括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等4个领域。同时,还具备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授予权。该校共开设了88个本科专业,其中78个专业面向社会招生。在这些专业中,有23个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48个是辽宁省的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另外还有24个专业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认证(评估)。该校设有四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基地,包括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拥有八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如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等;此外,还设有三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分别是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还拥有七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是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首批十所试点高校之一,也是国家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十所试点高校之一,以及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试点高校。学校还荣膺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以及教育部首批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在工程与化学两大领域成功跻身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其优势学科资源充沛,研究实力显著。该校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4门,二级国家重点学科6门。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学校着力打造了7个学科集群,这些集群涵盖了17个一级学科,同时辽宁省亦将其列为重点建设的20个一级学科。目前,我国共有9个学科领域跻身ESI国际学科排名的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更是位居前1‰;另外,8个学科领域在QS世界学科排名中位列前500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32个一级学科参与评选,其中7个学科被评为A类,19个学科被评为B类(包括B+类8个学科);在上海软科发布的最佳学科排名中,则有13个学科跻身全国前十。2016年,该机构在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荣获一A(工商管理)和一A-(公共管理)的佳绩。
学校配备了众多高规格科研设施,包括1个国家级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如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如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此外,学校还设有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1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辽宁)培训基地。同时,学校还拥有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绿色化学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8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3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以及1个全国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此外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好吗,学校还培育了7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4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以及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自2001年起,该校累计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项58个,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奖项有30个,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个、国家科技进步奖(针对创新团队)1个;此外,还收获了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671个。从2012年开始,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该校荣获中国专利奖金奖1个、银奖1个以及优秀奖9个。
学校坐落于山岭与海洋之间,教育设施完备。它已构建起一所学校、两个地点(包括大连市和盘锦市)、三个校区(即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体系,占地面积达到了357.13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为175.5万平方米。校内图书馆藏书量丰富,拥有353万余册图书,以及6.4万余种中外文电子期刊。此外,学校还拥有19.6万平方米的运动场馆面积。该校设施完备,智慧校园环境一流,三个校区均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校园一卡通支持多种身份验证方式,包括刷卡、扫码和刷脸,并可用于身份认证、缴费以及消费。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该校在国内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精心规划新的发展路径,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教育新局面。在“以我为主、开放办学”的国际化战略指导下,学校热切投身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项目,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学校已与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251所知名海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且稳固的校际和校所合作关系。学校在推动学生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设立了涵盖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访问以及海外实习等在内的150多项海外交流项目;2019年,该校共选派了2633名学生参与长短期交流;到了2019年年末,校园内的国际学生数量达到了1611人,这一数字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在教师国际化领域,2016至2019年间,共聘请了3415名来自海外的专家学者,担任长期或短期职务;2019年,成功获批了19项国家级外国文教专家项目;同时,当年共有1710名教师参与了出国境的公派、进修、会议或访问等活动。
面向未来,学校致力于继承大工的红色血脉,弘扬大工的优良传统,旨在打造一所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学府。学校将恪守“四个服务”的历史使命,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力争推动学校发展迈向新的历史高度。
(数据截至2020年1月)
地 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邮 编:116024
电 话:0411-84708320
电子信箱:office@dlut.edu.cn
主 页:www.dl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