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高峰,坚定前行,江西师范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及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陈芬儿院士发表了重要讲话。
江西师范大学为信息来源,于2025年7月4日发布,网址为http://www.huaue.com。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日,我们齐聚瑶湖之滨,隆重举办2025届毕业典礼及学位颁发仪式,共同庆贺6700多名本科生、2900多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全体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与最真挚的祝福,向辛勤栽培你们的教师、关爱陪伴你们的家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怀揣着满心的憧憬与期待,你们勇敢地踏上了在师大深造与探索的道路。你们以汗水滋养着心中的梦想,一次次地迎接并克服重重困难,在不断的奋斗中,实现了人生价值的积累、沉淀与升华。经过数年的精心打磨与锤炼,你们已逐渐摆脱了初入校园时的稚嫩与青涩,如今已蜕变成为美丽的蝴蝶,在科研创新领域、学术研究方面、成果转化过程、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充分展现了拥有师大优秀基因的学子们的风采。杨凌云,化学与材料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在师大完成了化学硕士及博士学位的学业。他在纳米有机催化这一领域,成功实现了多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突破。这些成果不仅被收录在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Synthesis》中,而且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虞泳波,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新疆伊犁师范大学支教一年半后,因在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研究领域的出色表现,成功获得全国三大国家人工智能学院之一——北京中关村学院的青睐,被录取攻读数学交叉学科博士学位。同时,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朱海明同学,作为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优秀学员”,荣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舞台。地理与环境学院的留学生欧林,远渡重洋从遥远的卢旺达来到师大,刻苦学习,最终完成了本硕博的“三级跳”,荣膺我校首位理科外籍博士研究生称号。政法学院的本科生亓乐健,在“学宪法讲宪法”全国学生演讲大赛中荣获大奖,凭借法学专业的优异成绩,成功保送至西南政法大学继续深造,攻读法学硕士学位。同学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5毕业典礼校长讲话,在国内外各种大赛的舞台上,你们中的许多人已经锻炼成长,绽放光芒,续写辉煌。体育学院的本科生刘柔镁和吴伊慧同学,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分别荣获金牌,彰显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为国家与学校赢得了荣耀。化学与材料学院的本科生张焱同学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金奖,为我校在产业赛道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同时,公费师范生院的本科生张家榕同学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充分展现了师范生们积极进取、不懈奋斗的可贵精神。查杰玲同学,美术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其创作的漆画作品《锦瑟年华》成功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进京展品。这一成就不仅使得江西漆画的魅力得以更广泛的传播,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此等优异成绩充分体现了我们学校“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同时也标志着我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迈向了更高的台阶。
同学们,今年标志着我们学校成立85周年。在这85年的历程中,我们的师生们始终铭记着首任校长胡先骕先生“若要办大学,务必办成一流模范大学”的坚定信念,不断追求卓越,勇往直前,在办学历史上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成就。近些年,学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发展、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突破。2024年,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传承红色文化深入骨髓、服务基础教育扎实有力、推动内涵发展强劲有力”,次年,学校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目前,全校师生正齐心协力,朝着国家“双一流”建设目标奋进,致力于培养大量顶尖创新人才,并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共同攻克难关。你们不仅是推动学校进步的参与者、亲历者和重要贡献者,还肩负着传承我国师范大学卓越精神的期望。同学们,创新始终是那颗最耀眼的火花,每一次历史的飞跃和变革,都留下了“勇攀高峰”的鲜明印记。愿你们在新的征途中,培育对国家的深厚情感、深入培养创新思维、执着于厚积薄发的原则、坚守团队合作的信念,以创新为航行的帆,以勇气为划船的桨,坚定地勇往直前,成为学校顶尖创新人才的代表,绘制出人生中最绚丽的画卷。
攀登新的高峰,需深深植根于对国家的热爱。创新,不仅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每个人心中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它与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承载着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繁荣昌盛的真挚愿望,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最鲜明的展现。我校1986届地理系校友,中科院首颗地球科学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设计师,以及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研究员陈良富表示,只要国家有需求,那就是最正确的道路。他多年来始终如一地致力于激光雷达、卫星遥感以及大气污染监测等科技创新领域,为我国大气污染的监测和治理贡献了关键的科技支持。马玥,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本科毕业生,在寒暑假期间,她选择前往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偏远的山区,积极参与农业科普活动。她向村民们传授了创新的科学种植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途径。毕业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家乡,在基层就业,投身于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事业,将自己的青春之花绽放在雪域高原之上。
同学们,科技创新已关乎国家命运,是决定未来胜负的关键所在。现在,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那些既有远大创新抱负,又怀揣着深厚爱国情怀的杰出人才。愿你们在未来的征程上,怀揣着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和对社会的使命感,将个人的爱好、专业技能与国家的战略需求、社会的迫切问题相融合,坚定地追求创新,以勇立潮头的勇气、不懈探索的执着,在各自的人生跑道上开辟新路径、创立新事业,在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扮演核心角色,在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勇敢地承担起责任。
迈向新的高峰,需深入培育创新意识。创新如同破解思维束缚的利器,能够挣脱既定框架的束缚,让思维在广阔的天地中持续攀登。随着科技与产业浪潮的持续涌动,不断重塑世界的全新格局,创新的火花便能穿越汹涌的波涛,拥抱光明的未来。我校软件学院2012届毕业生、星火智云科技集团公司的创始人郭兴敏,经过长期多元思维的锻炼,成功革新了互联网保险的新零售业态,并打造了一个运作高效、服务便捷的智能化保险云服务平台。
同学们,创新实则大脑不断磨砺与不断进化的历程。愿你们持续保有对未知的好奇心,每日预留“思考空间”,以锐利的问题感知和广博的求知热情,拓宽认知领域,用思维的锐利之刃破除迷雾,激发内心深处的创新火花。面对挑战,需掌握巧妙运用经过精心打造的思考工具,运用批判性视角精准识别难题与瓶颈,运用系统化思维统筹资源,运用底线思维预防风险,擅长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辅助,通过反复复盘积累创新策略,持续克服难关、探索未知领域、塑造未来。
迈向新的高峰,我们必须注重积累与沉淀。创新代表着每个人对最初梦想的持久坚守以及对卓越不懈的探寻,然而这一过程必定充满挑战,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失败、愿意耐心等待的探索者,才有可能在漫长的挑战中找到突破的关键。面对来自美国的封锁与压制,我国华为集团推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思芯片,成功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这正是一个长期坚持创新取得的辉煌成果。我校文学院1997届的杰出校友黄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5毕业典礼校长讲话,被誉为全国优秀教师,现担任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自1997年以来,他不断深入教育创新领域,先后在北京及其他地区参与了多所学校的创建工作。黄春校长在教师专业成长与个人发展方面形成了独到的创新理念,其著作《我在楼道做校长》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同学们,在追求创新的旅途中,我们需警惕那些“走捷径、快速致富”的诱惑,坚守“持之以恒”的信念,并深信时间的累积效应所创造的奇迹。愿你们运用深藏不露的智慧,在创新的道路上保持专注与坚韧,既不执着于短期内的得失,也不受限于眼前的成败,最终你们必将通过不懈努力收获梦想成真的甜美果实。
迈向新的高峰,我们必须坚持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并非某个人的英雄式表演,它更像是一曲多元智慧的交响乐,在高效的团队协作中不断碰撞、融合,并达到升华。我校化学与材料学院的廖勋凡教授,作为教育部特殊人才支持计划的一员,积极响应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需求,成功研发了一系列新型高效的光电转换材料。这些材料有效攻克了新型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关键科技难题。值得一提的是,廖勋凡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已荣膺江西省首批示范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
同学们,面对当下科技、社会问题复杂多变,知识领域不断扩展,技术融合不断更新的严峻挑战,请大家铭记“团结力量大”的哲理,重视团队协作,聆听各种声音,接纳多样的观点,集思广益,增强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技巧和理解水平,我们坚信你们的人生必将攀登新的高峰。
同学们,母校对你们始终怀有深厚的情感。此刻,目睹你们毕业帽上飘动的流苏,那弯曲的轮廓仿佛是问号的形状;而当它被庄重地调整后,便成为破折号的起始——它将现在与未来、已知与未知紧密相连。你们即将踏上追求梦想的新征程,请务必牢记:创新的根基深深扎根于对家国的热爱;创新的源泉源于思维的锻炼;创新的道路在于厚积薄发;创新的力量则来自于众人的齐心协力。愿你们携带着师大的卓越创新精神启程,攀登新的高峰,坚定地向前迈进,在未来的岁月里铸就属于自己辉煌的人生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