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河北省中考临近,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河北蠡县大百尺中学的初三学生李悦(化名)却只能闭门在家自学,遭遇了暂时无法继续校园学习的困境。与此同时,她的同班同学张宇(化名)却已经顺利进入了蠡县中学(高中)的教室,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张敏(化名),李悦的母亲,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大约一周前,大百尺中学的一些初三学生收到了通知,要求他们前往蠡县中学进行“集中学习”。然而,在学生和家长尚未同意的情况下,第二天这些孩子便被大巴车送至了蠡县中学。
中青报和中青网的记者经过实地探访发现,情况不仅限于大百尺中学,育才中学和万安中学等学校也有部分初三学生被安排到县城的两所高中——蠡县中学以及蠡县第二中学——进行学习。
张敏提到,在全县年终统测中排名前400名的初三学子,均被要求前往那两所高中就读。她补充道,我们这些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优秀。
选择就读哪所高中应是我们的权利,然而他们却强制孩子就读蠡县中学以及蠡县第二中学,这究竟有何依据呢?一位家长如此质疑。
蠡县面临着生源大量流失的问题,因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旨在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如此,学生选择高中课程是出自自愿,他们若感到不适应,随时都有权返回自己的母校。
初三学生被大巴车拉到了县城高中
张敏回忆道,在3月30日午间时分,她于家长群中浏览到了班主任发布的一条信息。信息内容为:“根据教育局的指示,您的孩子在校年度综合测评中表现出色,从明日开始,他将被安排至蠡县中学进行集中学习,直至中考结束。”
接到通知后,张敏迅速拨通了班主任的电话。班主任在电话那头告诉他:“明天上午八点,蠡县中学的人会过来接你,你可以来此进行咨询。”
翌日清晨,张敏抵达了大百尺中学。踏入校园,她注意到,已有四辆大型巴士停靠在校园内。不久,陆续有超过一百名学生家长抵达。家长们被引导至学校的阶梯教室,那里已有蠡县中学的一位教师等候。
在提问环节,一位家长问:“学生们到了蠡县中学都学什么?”
这位教师回应道,我们将对初中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讲解,同时融入高中阶段的相关内容。
张敏得知,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学校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具体排名在学校的143名之内,甚至在全县范围内也位于前400名。这些优秀的学生大多集中在初三的21班和22班。
张敏提到,他们这届学生共有20个班级,升入初三后,从这20个班级中挑选出了成绩最优异的学生,组成了两个强化班级,分别是21班和22班。这两个班级的老师都是全校最杰出的,而且课程进度和教学内容也与普通班级有所区别。
李悦在年级排名中位列二十多位,而在全县的排名则大致处于五十名上下。张敏如此陈述,并表示这样的成绩足以进入蠡县中学。“我们渴望进入一所更优秀的高中!”
据现场家长所述,有人询问是否必须前往蠡县中学,然而那位蠡县中学的教师并未直接给出答复。
咨询会持续了近三十分钟,家长们陆续离场。当天傍晚时分,张敏忽然接到一通家长的来电,对方告知她,学生们被“强制”转移到了蠡县中学。
学生们被直接带上了大巴蠡县中学,连行李都未来得及整理。据一位家长所说,他们的物品是在晚上才被送过去的。
家长们在得知孩子被转学后,急忙赶往蠡县中学。育才中学的学生家长张斌(化名)向记者透露,在他家孩子被安排至蠡县中学之前,他对此事一无所知。当天晚上,部分学生家长抵达蠡县中学,成功将自家孩子接回。
张斌回忆,次日,育才中学的一位副校长连同班主任一同造访了他的住所,试图说服他让孩子转学至蠡县中学。与此同时,其他将孩子接回家的家长们也陆续接到老师的来电,同样被劝导让孩子转至蠡县中学就读。
家长提供的一段录音里,有位教师带着无奈的语气表示:“我们并不想迫使孩子们去,毕竟上级分配的任务,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一位就读于蠡县中学的初三学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们抵达该校后,被分配到了四个班级,这些班级的学生分别来自蠡县内不同的初中,每个班级的人数大约在四五十之间。目前,他们所在的班主任均由蠡县中学的教师担任。
蠡县中学的一位班主任向一位家长传达了喜讯:“您的孩子已被蠡县中学成功录取,即便中考成绩不尽如人意,也无需担忧,他将在蠡县中学继续学业。”
张敏表示,目前孩子在家中找不到合适的课程,心情极度沮丧。她渴望让孩子重返大百尺中学的普通班级继续学业。她曾向之前的班主任咨询,班主任的回答是:“这我也无法作出决定,只能去询问一下。”
全县中考成绩前500名学生有370人外流
为什么有些学生不愿前往蠡县中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透露,那些不愿就读于蠡县中学的学生往往成绩优异。近年来,蠡县高中的教育水平有所下滑,导致“优质学生”纷纷流失。同时,由于学校靠近衡水市,许多中考成绩出色的学生都选择前往衡水及其周边地区的高中就读。
即便是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中考来临之前,便已被县外的中学提前锁定。一位来自大百尺中学的家长向记者透露,其子在校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就在今年新学期开始前,他们已经成功为儿子在衡水的一所民办高中报了名。
他表示,其家中亲属的子女目前正就读于衡水的一所民办高中,在今年的开学前夕,经亲戚的介绍,已成功报名并支付了3500元的订金。据《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调查得知,蠡县众多初三学生的家长已为子女们选定了外地的中学就读。
大百尺中学的若干初三学生被转移至蠡县中学就读,对此,该校校长黄彦通作出说明,强调已事先向家长进行了告知,并且学生们在签署同意后,我们才将他们接至蠡县中学。
没有任何强制,学生若感到不适,随时都有权返回原来的学校,这是他着重强调的。
4月4日中午时分,记者在蠡县中学的校门口进行实地考察,注意到不时会有初三学生的家长前来将孩子接离学校,而学校方面并未对此行为进行干预。
黄彦通直言蠡县中学,近年来蠡县学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前两年全县中考成绩排名前500的学生中,超过370名选择了外出就读,去年虽有改善,但仍有近200名学生离开。这种现象不仅限于高中阶段,目前蠡县许多家长从孩子小学、初中时期便开始将他们送往外地求学。
学生们纷纷踏上了求学的异地之路,这让我深感惋惜。他向记者透露,2019年的年底,他被委以重任,担任了蠡县中学的校长一职。“我的愿景是,在接下来的3至5年内,将蠡县的高中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黄彦通提及,二十多年前,蠡县中学在全省高中中位居前列,那时衡水中学的校长还曾带领教师团队前来观摩学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蠡县中学逐渐走向衰落,特别是在衡水市多所高中崭露头角之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子女送往衡水就读。
为了重振蠡县高中的教育水平,首要任务是确保优秀学生的留存。据他所述,经过一番深入的调查研究,蠡县中学在去年决定设立“3+1创新实验班”。该班计划在初中二年级结束后选拔学生,让他们直接进入蠡县中学学习,从初三开始至高中毕业,整个四年都将在高中校园内度过。他进一步说明,然而,由于疫情防控的影响,这一计划一直推迟,直至现在才得以启动。
河北多地出台措施遏制生源外流
蠡县中学并非唯一,为了阻止学生资源流失,周边的安国中学和保定第一中学也相继设立了“3+1创新实验班”。
记者观察到,在2017年,河北省教育厅便已下发文件,强调各地市需对民办高中跨区域招生行为进行严格规范。该文件要求,民办高中在开展跨市招生活动之前,必须将包括招生计划、招生办法、招生日期、招生流程以及招生简章在内的相关信息,提交至所在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并确保这些信息与本地招生入学工作的总体安排相协调。
石家庄、承德、廊坊、邯郸、邢台等城市的教育管理机构均曾发布政策,对衡水民办高中在当地进行的招生活动实施了限制。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邯郸市的馆陶县同样面临着生源大量流失的问题,在过去几年,该县曾明确提出要“全力打好阻止优秀学生资源外流的自卫战”。
去年7月30日的午后,馆陶县教育体育局于县一中综合楼五楼会议室举办了关于阻止优秀学生资源流失的专项工作安排会议。
会议决议,需加强分承包的协调合作,大力推行“一对一”的精确招生模式,积极深入乡村家庭,实行责任到人,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尤其是对于“优秀生”,必须逐个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详细解读招生政策,确保能够以真挚的情感留住人才,以优惠政策打动人心。
而且,分管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需全面负责班级管理、学生辅导和家庭沟通,确保责任逐级落实。对于馆陶地区辅导机构与教师泄露学生信息、协助外地学校招生、输送生源等违规举动,将进行严格打击。同时,对那些推进工作不力、推卸责任、生源流失严重的学校及其相关责任人,将进行严肃的问责处理。
河北某匿名高中校长向记者透露,衡水地区部分民办高中采取多种方式争夺优质学生资源,甚至不惜投入大量资金作为奖励,此类做法严重破坏了招生工作的正常秩序,导致本地学校难以吸引本地优秀学子,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他坚信,此类举动对教育环境的破坏性极大,对教育公平的推进极为不利。因此,他提出,河北省亟需迅速制定、健全相关法规及对策,以有效制止生源争夺战的蔓延。
张敏的孩子目前还在家中自学。她感慨道:“要是咱们本地的中学变得更有实力了,谁还会愿意让孩子离开家乡,远赴他乡求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