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坐落于深圳市的南部中心,正处在深圳经济特区的核心地带,其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4°06′至114°22′,北纬22°53′至22°62′之间。东面以梧桐山伯公坳分水岭与盐田区相隔,西面则通过红岭路中线与福田区相接,北面则与龙岗区、龙华区相邻。该区域的总面积达到78.79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高达64.6%。
地表形态多样,包括低矮的山峦、起伏的丘陵、平坦的台地以及广阔的平原,河流与湖泊纵横交错。地势呈现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的特点,主要由丘陵山地和冲积小平原构成。这里拥有“一山四湖一库”的壮丽景观——海拔943米的深圳最高峰梧桐山、仙湖、洪湖、东湖、银湖以及深圳水库。
位于亚热带沿海地带,该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不甚炎热,冬季亦无严寒侵袭,冬季较短,夏季较长,全年阳光充足,降水丰富,四季气候宜人。夏季常受季风低压和热带气旋的影响,主导风向为偏南风,气温高且降雨频繁;而冬季则以东北风为主罗湖学区划分图,气候相对干燥。
辖区内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共有15条大小河流,这些河流均属于深圳河湾流域。其中,深圳河(包括莲塘河)是主要干流,其他河流则都是它的支流。在这些支流中,一级支流共有7条,包括布吉河、深圳水库排洪河、梧桐山河、正坑水、仙湖水、梧桐山沟和庵坭坑;二级支流也有7条,分别是笔架山河、清水河、新田仔水、赤水洞水、茂仔水、大坑水库排洪河和小坑水库排洪河。
罗湖,作为内地与香港交流的重要门户,被誉为“桥头堡”。它与香港地缘相邻,区域内设有罗湖、文锦渡、莲塘/香园围等三个主要口岸。其中,罗湖口岸是深港间最大的交通枢纽,文锦渡口岸则以其专为香港供应鲜活产品而著称,是一个集客货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公路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罗湖不仅是香港人的情感寄托,更是众多香港人选择来深圳定居、消费和投资的热门选择。
1979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决策,宣布取消宝安县的设置,并正式设立深圳市,该市管辖罗湖、南头、松岗、龙华、龙岗、葵涌六个区域。进入3月,29日这一天,罗湖区正式诞生,作为深圳市政府派出的县级机构,它采用了区—公社(镇)—生产大队(居民委员会)的行政体制,其下设有福田、附城、盐田三个公社以及深圳、沙头角两个镇。
1980年7月,罗湖区将盐田公社与沙头角镇析出,并以此为基础设立了新的沙头角区。在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罗湖区下辖福田、附城两个公社以及深圳镇。
1980年8月26日罗湖学区划分图,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出决议:同意国务院提交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并在深圳、珠海、汕头设立经济特区。据此,深圳经济特区宣告成立,罗湖区成为其下辖的行政区之一。
1981年8月29日,深圳市委作出决策,将深圳经济特区内的罗湖区、南头区、沙头角区三个区域进行整合,并正式设立中共罗湖区委以及罗湖区人民政府,这两个机构分别成为一级党委和一级政权组织。
1983年9月,深圳经济特区被细分为罗湖、上埗、南头、沙头角四个行政区,这些区域实行县级管理体制。各行政区均设立了区委和区办事处。罗湖区区委作为中共深圳市委的派出机构,负责执行地方党委的一级职能;同时,罗湖区办事处作为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相当于县级,负责行使一级政权机构的职能。自10月份开始,罗湖区对“政社合一”的体制进行了调整,取消了人民公社及生产大队的设置,转而建立了街道办事处、村委会以及居民委员会。
1984年12月,罗湖区办事处进行了职能调整,更名为罗湖管理局,其身份依旧保留为市政府的直属派出单位。
1990年1月4日,国务院及省政府共同批准,深圳市增设了福田、罗湖以及南山三个市辖区,这些区域均按照县级单位进行管理。其中,罗湖区是由原先的沙头角区和罗湖管理区合并而成。同年9月21日,罗湖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其性质为县级。
1992年8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深圳市对宝安县的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决定撤销其原有的行政设置。此举在原宝安县的基础上,新设立了宝安区和龙岗区。至此,深圳市的行政区划包括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宝安区以及龙岗区,这五个区域均被赋予了副厅级的行政级别。
1997年10月21日,国务院和省政府共同批准,深圳市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将罗湖区的沙头角镇以及盐田、梅沙两个街道办事处从原区域中划分出来,并正式成立了新的盐田区。
截至2003年12月31日,罗湖区委与罗湖区人民政府构成了当地的一级党组织和行政权力机构,并下辖了10个街道办事处。区委和区政府均设有办公地点,位于文锦中路1008号的罗湖管理中心大厦。
该区设有十个街道管理机构、八十一处社区工作站以及一百零九个居民委员会。至2024年年底,罗湖区的常住人口数量达到了104.5004万人。
罗湖区域具有显著的地理优势。它紧邻香港,两地人民关系密切,山水相依,成为深港两地情感交流的“情感码头”以及深港合作的关键地带。对于香港人来说,这里是来深圳工作生活的首选之地。该辖区拥有罗湖、文锦渡、莲塘三个重要的口岸,其中罗湖口岸是深港之间客流量最大的口岸;文锦渡口岸则主要服务于供港鲜活产品的过境,是一个集客、货运于一体的综合性口岸;莲塘口岸则于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圳火车站已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络体系,罗湖北高铁站的建设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罗湖地区具备发展成为连接广深港、覆盖珠三角地区、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的潜力。
环境宜人,适宜居住。这里形成了“山水各占一半”的生态布局,包括“一山四湖一库”——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仙湖、洪湖、东湖、银湖以及深圳水库,还拥有东湖公园等共计111个公园。该区域荣获“新时代·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和“新时代·中国最美绿水青山生态名城”两项荣誉称号,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获得中国最美“双名城”称号的行政区。
罗湖区域经济以第三产业为核心,其中第三产业占比高达94%,金融业、商贸业和商务服务业构成了其产业支柱,使其成为我国传统的金融重镇、商贸中心和商业繁荣地带。同时,该区域正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金珠宝产业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主要集中在水贝片区。
罗湖正处于历史新阶段,全力把握“双区驱动”和综合改革试点等关键机遇,致力于通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激发强劲的动力和活力,致力于打造具有产业链影响力和价值链控制力的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加紧推进“三力三区”建设,即打造具有世界潮流引领力的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拥有全球资源配置力的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以及具有国际市场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集中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城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