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教学科研 > 语言文字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四单元:概括大意、仿句及修改符号学习

发布时间:2025-07-06 06:02|栏目: 语言文字 |浏览次数:

课 题

语文园地

统编版

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了解如何通过提取关键语句或其提示来总结一段文字的核心内容,同时掌握关键语句可能出现的不同段落位置。

2.能仿照句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学习

重难点

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 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归纳技巧,然而在实际应用上,他们的主动意识尚显不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设计各种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进而培育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入的思考习惯。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交流平台

在本单元的课文里,一些作者关注了花朵绽放的景象,另一些则观察到了蜜蜂的飞翔轨迹,还有一些人注意到了小虾的生活习性。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并掌握了关键句的概念,并且认识到关键句对于提炼一段文字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语句往往能有效地提炼出一段文字的核心内容。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西沙群岛乃鸟儿的天堂”这一表述,便直接揭示了第五自然段的主旨大意。

有时,为了提炼一段话的核心内容,我们必须依赖关键语句的指引。举例来说,依据《花钟》第二自然段的首句提示,我们可以将这一段的主旨总结为:植物绽放的时刻受到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昆虫活动时间的共同影响。

关键语句可能存在于一段文字的不同段落之中。例如,《花钟》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核心句子位于第二句,《小虾》的第三自然段里的关键句子则是第一句。

5.总结归纳:通过今天的交流,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一:段落中的关键句子有的能够直接总结段落主旨,而有些则与主旨相关,但需稍作调整才能准确反映主旨。

在预设2中,我们了解到关键句的所处位置并非一成不变,它可能位于句首,也可能出现在句尾,亦或穿插在句中。

6.练一练:借助关键句,概括下面这段话的大意。

泥鳅的性情颇为奇特。看似温顺时,它确实表现得相当听话,常常趴在鱼缸底部,静静躺在沙石之上,即使我们在教室里高声朗读,尽情歌唱,它也毫不动弹。然而,一旦你用细棒轻轻触碰它,它便会瞬间变得暴躁起来,身体剧烈扭动,在鱼缸内迅速穿梭,水花四溅,甚至连它嘴边的触须都随之上下颤动。

这段文字中,首句即为本段的核心内容,全文内容均以此句为核心展开论述。据此,我们可以总结本段的主旨:泥鳅的个性确实颇为奇特。

学习任务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一部分的内容。

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考并提出疑问,这无疑是一种良好的习惯。阅读以下句子后,请按照这种方式,记录下你的观察与思考。

狂风骤起,蜜蜂们的飞行轨迹变得极低,几乎是紧贴地面掠过,或许这样的姿态能降低空气的阻力。然而,我心中不禁疑问,它们在如此低空飞行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表格,又如何能够辨认出远方的家园呢?

这个路口交通流畅无阻,而另一个路口却常常拥堵不堪。这两个路口相隔仅一百米之遥,却呈现出如此巨大的差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思考:这两个例子分别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3.明确:

例一:写蜜蜂在狂风中飞行的情形。

例二:写相距百米的两个路口的不同现象。

我发现:这两个例子均有一个共性,即它们都是先进行观察,随后基于观察结果展开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疑问。

4.练一练:回忆相关经历,仿照例子写下你的观察和思考。

身处一片漆黑的环境中,我们往往会感到方向感丧失。然而,即便是在夜晚,猫头鹰却能自如穿梭,捕猎时亦不受黑暗之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家附近广场的两端各设有一家书店,然而,其中一家书店每日顾客络绎不绝,而另一家书店却门可罗雀。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

这段文字仅对其中一部分进行了改动。请仔细阅读,并找出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正。

阅读短文后,与同桌讨论文中错误句子的修改方法,并探讨是否存在其他需要改进之处。

他清晰地指出,在短文中,“螃蟹一只”的顺序应该调整为“一只螃蟹”;同时,“向我高高举起那大钳子剪刀似的”这一表述中,“剪刀似的”应置于“举起”之后;另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表格,最后一句中多余的逗号也应予以删除。

在短文修改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用来表示调和移动的符号,这些符号的积累是必要的。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表格_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四单元教学 _

表示对调 表示移动

4.想一想,常见修改符号有哪些?

在修改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如删除、增补、改正等符号,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这些符号的绘制方法,并将它们恰当地应用于病句的修正实践中。

5.短文中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它眼睛、嘴巴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他”字应改为“它”,并加以修改;我轻轻触了它一下,用一根细绳,这句话的语序需要调整,“用一根小绳”应放在“我”之后;“我点了几下又”的语序有误,应改为“我又点了几下”。

6.练一练:用修改符合修改病句。

秋天是个硕果累累的季节,此时人们能够品尝到苹果、梨、橘等多种美味水果。

苹果、梨子、橘子等均为水果,不得使用“和”字连接。

(2)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进步了。

缺少主语,应补充主语“我”。

(3)北京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语序颠倒,应改为“北京的秋天”。

学习任务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滁州西涧》。

首先聆听老师的示范朗读,接着进行个人的自由阅读,关注于准确发音和把握韵律,同时要表达出对滁州风光的赞美之情。

3.了解作者。

韦应物,生于737年,卒于792年,是盛唐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如实描绘了现实生活,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其风格洒脱而自然,淳朴而坚实,在众多唐代诗人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4.了解古诗大意。

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漂浮。

我最钟情的,是那涧畔静静生长的野草,以及树林深处悠扬鸣唱的黄鹂。春潮连绵不断,细雨纷纷扬扬,荒凉的渡口空无一人,唯有孤舟一叶,悠然漂浮在水面上。

5.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游览滁州西涧的景色以及夜晚带着雨水的潮汐中所见之景。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喜爱幽静的草木却轻视黄鹂的歌声,借此比喻乐于坚守自己的节操,却对那些高傲迷人的事物感到厌恶;接下来的两句则描述了带有雨水的春潮之迅猛,以及水流湍急、船只横渡的景象,流露出一种身处非位、无法施展才华的无奈忧伤。整首诗流露出了诗人恬静的胸怀和深沉的忧愁情感。

课后作业

1.完成分层作业。

2.背诵《滁州西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勤奋好学

敢于提问

勤奋好学

敢于提问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四单元教学 _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表格_

Copyright © 2019 石家庄市神兴小学 版权所有
电话:0311-86572038 地址:石家庄市东岗路132号 备案号:冀ICP备2022011315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