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那是一个我们时常抱怨却不容许他人指摘的所在;初来乍到时,我们巴不得立刻离去,而真正面临离别之际,却又渴望能多停留上几天。
又逢毕业时节,你是否仍怀念黄石那些陪伴你成长的校园?那些地方承载了你的青春岁月,同时亦蕴含着无尽的情感与厚望……
黄石城区
黄石一中
(现黄石一中)
(原实验高中)
黄石实验高中,即昔日黄石八中高中部,始建于1968年,享有黄石市内深厚办学传统的学校声誉。2012年,该校遭遇拆迁,黄石实验高中作为核心教育机构,整体搬迁至黄石一中,并在黄金山设立新校区。
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知名校友:导演卫铁、金牌四大才子中的鬼才韩晗
黄石二中
建于1955年,于1978年荣获“湖北省重点中学”称号,1994年跻身湖北省首批“示范学校”行列,现今成为黄石市唯一一家省级重点中学及省级示范高中。校园占地320余亩,四周环山,碧水环绕,鸟鸣花香,荣获“湖北省绿化先进单位”及“国家级绿色学校”两项荣誉。
校训:团结 严谨 勤奋 创新
知名校友:总参谋部大校罗珊、彭天娇、侯磊、徐卓阳
黄石三中
黄石三中始建于1956年,坐落于黄石市沿湖大道的中部,倚靠风景秀丽的黄荆山,俯瞰着碧波荡漾的磁湖水,被誉为湖北省首批建成的重点中学,同时也是黄石市的一流示范学校。
校训:敬业 崇德 和乐 进取
黄石三中知名校友:罗刚、魏亮、赵青、喻珂、周知
黄石四中
黄石四中,一所历史悠久的知名高中,坐落于黄石大道东侧,其周边环境宜人,交通十分便利。学校南面是雄伟的黄荆山,北面是浩荡的扬子江,东面则是风景秀丽的西塞山,这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众多学子追求知识和成就的理想场所。
学校位于黄石大道218号,乘坐4路、10路或15路公交车至“工人村站”下车,即可抵达学校正门。此外,您也可以在上窑华中福康医院周边乘坐或换乘4路和10路公交车前往。
黄石五中
黄石市铁山区向阳路11-16号处坐落着该校,其背倚着风光旖旎的鹿獐山,当地居民习惯将其称作“五中”。校园内四季常青,绿树成荫,鸟鸣花香,园林景观与鹿峰阁相得益彰。自半个世纪以来,黄石五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国家输送了众多杰出人才。
校训:自强不息 进取攀登
黄石六中
成立于1958年6月,学校位于原石灰窑区域的中窑(现今的西塞山区临江街155号)。自1978年开始,学校将发展重点转向高中教育,其高中生源主要来自冶钢和煤炭两大企业的职工子女。
校 训:厚德、笃学、拓新
黄石七中
黄石市黄石港区延安路与湖滨路交汇处坐落着这所学校,它始建于1958年。1978年,该校被认定为黄石市首批重点高中之一。1999年,初中部独立出去,使得学校成为黄石市教育局直接管理的独立高中。到了2006年,黄石七中荣获了黄石市市级示范高中的称号。2014年,该校在高考中实现了新的突破。
办学目标:老百姓上得起信得过的优质高中
有色一中
黄石有色一中始建于1970年,最初是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下属的教育机构,于2007年10月正式转由黄石市教育局接管,成为该局直接管理的学校,并荣获黄石市教委颁发的“黄石市示范学校”称号。
校训:立志 修身 博采 求索
大冶市
大冶一中
1912年,大冶县立中学宣告成立并开始授课。到了1956年的秋季,学校开始向黄冈地区招生随州一中好还是二中好,并更名为“大冶县第一中学”。1959年,学校再次更名,变为“黄石市第九中学”。1962年,学校恢复了最初的名字——“大冶一中”。1963年4月,大冶一中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全省108所重点高中中的一员。此外,大冶一中还荣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和湖北省示范中学的称号。
校 训:博学慎思,锲而不舍
大冶市实验高中
大冶市实验高中坐落于城区荟萃北路3号,始建于1986年。1995年,大冶辙县晋升为市,学校随之更名为大冶市东风路中学。次年,即1996年,学校再次更名,变为大冶市第五中学。如今,大冶五中已成为大冶市的标志性学校,在鄂东南地区享有盛誉,是一所知名的名校。
大冶市第六中学
始建于1970年,该校最初坐落于大冶城郊的金湖之畔,最初被命名为“大冶县金湖高中”。到了1996年,学校名称变更为“大冶市第六中学”。2001年,大冶六中搬迁至城区,并与大冶中专实现了合并。合并后,学校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办学模式,即“一套管理团队、两个校牌、分别在两地办学,同时推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大冶市第二中学
始建于1923年,坐落于湖北大冶市金牛镇随州一中好还是二中好,该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知名高中。在宋朝之前,该地便设有学府。1953年秋季,学校更名为“湖北省鄂城第一初级中学”,到了1955年11月,金牛镇并入大冶市,次年春季,学校名称变更为“湖北省大冶第一初级中学”,同年7月,学校再更名为“湖北省大冶第二中学”。
大冶市还地桥高中
坐落于大冶市还地桥镇育才路59号的学校,始建于1958年,最初命名为大冶县第六中学,后来更名为大冶县还地桥中学。到了2006年,学校恢复了原先的校名,即大冶市还地桥高级中学。再后来,在2009年,该校被选为湖北省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候选样本学校。
校训: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大冶市第三中学
保安镇蝴蝶山之巅,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的学府,其建设始于1956年。该学校荣获了“湖北省文明校园”、“黄石市和大冶市平安校园”、“示范家长学校”以及“黄石市科研实验基地”等多项殊荣,现已成为大冶市示范学校的佼佼者。
校训:求真、务实、博学、善行
大冶市华中学校
大冶华中学校系《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后,大冶市首所成立的民办全日制中小学。该校占地面积达533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目前,学校采取统一规划,分学部进行管理的模式。
大冶市兴陆高中
2006年,铜录山见证了学校的诞生,2008年,学校喜迁至新址,占地面积达到了108亩。学校坐落在闻名遐迩的世界青铜文化发源地,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之上,地处106国道沿线,距离大冶一中向南行走999米即可抵达。交通便利,四周环境宁静宜人。
大冶市英才学校
大冶英才学校(高考复读中心)的设立,位列大冶市2007年十大要事之列。该校系大冶市政府依托招商引资项目而建设,并在市教育局的严格审核及正式批准下,成立的一所全日制的民办教育机构。
阳新县
阳新一中
1910年,阳新一中的前身——兴国州中学堂在阳新地区创立并成立。到了1952年,它正式更名为阳新县第一中学。1989年,学校迁至了新的校园,位于阳新县阳新大道竹林湖畔。历经风雨,学校传承不息,春华秋实,其声誉遍布荆楚大地。在这所学校里,培养了无数为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人才。
校训:立德、尚志、笃学、创新
阳新县实验中学
蟠龙山脚,阳新城关,十里湖畔之地,环境静谧,风光旖旎。该校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太平兴国二年,曾历经更名,曾称作阳新县中学校、阳新中学、阳新第一中学等。在教育管理、教书育人、教学研究等方面,学校始终与时代同步,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校训:尚德 严谨 勤奋 创新
阳新县高级中学
阳新县城关的桃花山上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始建于1958年,它的前身是阳新县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在“建国初期”成为了阳新县唯一的高中,同时也是湖北省内唯一一所拥有古泉的中学。到了2000年,为了响应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召,学校进行了改制,正式更名为阳新县高级中学。
校训:尚志 敬业 笃学 力行
阳新县第二中学
位于浮屠镇的阳新县,仅此一所直属的农村重点高中,校园占地54亩。这里的教学楼与学生公寓,新建而成,既洁净又气派,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内布局得当,绿树环绕,环境宁静宜人,堪称理想的求学之地。
阳新县英才高中
成立于2004年,该校是一所执行准军事化管理的封闭式民办高中。它坐落在阳新综合农场梨子园的绿意盎然、花团锦簇之中,四周环境静谧宜人,空气新鲜。校园占地超过100亩,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校舍建筑以红墙绿瓦为特色,校园内部整洁美观,各类硬件设施一应俱全。
阳新县兴国高中
位于阳新县城郊经济开发区的鸿骏路上,这所学校是一所全日制的寄宿高中,由众多在沿海地区辛勤耕耘多年的阳新籍资深教师共同出资创办。自2006年成立以来,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风貌,迅速在鄂东南这片教育沃土上崭露头角,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教育界的一颗耀眼新星。
不管你是已经离开校园,
还是在读,
都来为你心中最喜爱的学校的投上一票吧!
校友们还可以留言互相交流一下哟
说不定能看到失散多年的那个TA ...
欢迎留言分享你在母校发生的趣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