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德育天地

2021年秋季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启用,首批新生将开启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5-07-07 05:00|栏目: 德育天地 |浏览次数: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姜晓蓉 郑梦莹 通讯员 刘杨

2021年的秋季,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在这一天,也就是9月5日,新校区将迎来它的第一批新生。届时,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的全体师生将齐聚于此,共同踏上新的征程。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图纸_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启用_良渚校区建筑设计张永和

良渚校区的设计出自知名建筑师张永和之手。该校区占地面积达483亩,总建筑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其面积大约相当于象山校区面积的一半。校区周边交通十分便捷,毗邻良渚文化村。若从地铁2号线良渚站出发,步行大约十分钟即可抵达学校。

张永和,这位负责中国美院良渚校区设计的建筑师,在1984年成功取得了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颁发的建筑硕士学位。自1992年始,他投身于中国的建筑设计实践,并频繁参与国际建筑与艺术展览。此外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图纸,张永和在美中两国多所建筑院校担任教职,还曾担任麻省理工大学建筑系主任一职。

在2018年良渚校区举行奠基仪式之际,许江向张永和赠送了一首诗作,以表达对良渚校区建设项目的期许与寄语。

何生良渚,水迢迢,陆迢迢,延绵以象道。

谁筑新校,聚潇潇,散潇潇,俯仰尽逍遥。

这不仅是向建筑师和合作者传达的寄语,更蕴含着学校对未来发展的深切期望:良渚校区以“生活即教育、学院即社区”的理念为指导进行规划和建设,通过构建坊、市、馆、舍、所、院、园、道等元素,力求打造出“意义丰富的工坊空间、居住与学习相结合的学院生活”的校园特色。

张永和在校园布局的组织方面,采纳了水平向自由伸展的连绵工坊设计,借助基地四周环水、东西地势高低的自然条件,巧妙地将校园规划成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格局。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良渚校区建筑设计张永和_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启用_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图纸

漫步于美院良渚校区,你会发现,各栋建筑之间二楼均相互连通。张永和向记者透露,绵延工坊在保障底层空间的同时,还构建了一套双层交通网络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图纸,将绵延的街道社区引入校区二层,与工坊及馆舍形成了空中沿街的连接。

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启用_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图纸_良渚校区建筑设计张永和

良渚校区的一大亮点在于,其所有宿舍楼的底层均被精心设计为符合“学社制”的学社活动区域,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可以自由地利用这些“工坊”,共同追求各自的兴趣和爱好。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图纸_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启用_良渚校区建筑设计张永和

校区内的空间规划多采纳“差序院群”模式,此模式通过连续工坊的错落分布,塑造出“大中小微”不同规模的庭院层级,这一设计理念是张永和在构思过程中所秉持的核心思想之一。张永和指出,该工坊坐落在宿舍与工坊之间,若从宿舍经过学社前往工坊,只需走下楼梯便可直接上课。这使得传统校园形成了“居住与学习相结合”的垂直空间布局,进而增强了与正式教学不同的、致力于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轻松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工坊空间与居住学习相结合”的学院生活中,这一理念得以实现。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图纸_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启用_良渚校区建筑设计张永和

傅巧玲副院长表示,中国美术学院新增的良渚校区,作为继南山、象山、张江之后的第四个校区,承载着重要的使命。2003年落成的南山校区,成功地将水墨艺术与现代演绎相结合;2007年启用的象山校区,则孕育了艺术家园的景观设计理念。而良渚校区,被明确为中国美院的设计教学中心,届时将汇聚所有设计学科,成为设计教育的重要基地。

Copyright © 2019 石家庄市神兴小学 版权所有
电话:0311-86572038 地址:石家庄市东岗路132号 备案号:冀ICP备2022011315号-1
网站地图